top of page

我心目中的香港精神

甘穎      六義

 

        香港一直給人的感覺就是快節奏生活,與時間競賽。香港人走路急、吃飯快、做事有效率,在這時間好比金錢的背後,反映出香港人勤奮拼搏的精神,這亦是我心目中的香港精神。你可以在商店發現這裡有達旦工作的員工,你可以在街上遇到白髮蒼蒼卻仍在工作的長者,而我更從一位長輩身上看到了香港精神最真實的寫照。

 

        陳伯是爸爸在公園晨運時結識的朋友,今年近七十歲。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到公園跑步,從陳伯口中聽到了他的這段故事。

 

        陳伯的父輩從事水果批發,曾風光一時。但爸爸好賭,輸掉了整副身家,還賣掉了當時在果欄的攤檔用以還債。在陳伯大約十三歲那年,父親不幸染病去世,剩下三母子相依為命。陳伯在十五歲時便輟學賺錢養家,因爸爸的關係,他在果欄找到了一份搬運的工作。那時的果欄還是白天運作,貨物由船送到碼頭,陳伯當時負責將貨物由碼頭搬送到各個欄檔,起早貪黑,風吹日曬。那時送一箱貨物是兩元錢,陳伯最多的一天賺了五百多塊。他還說,在工作間隙,他細心觀察學習老闆如何做生意,如何運作欄檔。經過十年的努力,他攢得一筆積蓄,在果欄買下了兩間店舖,重新掛上了爸爸的招牌,和弟弟一起營運,到現在已有四十個年頭。

 

        陳伯的這段故事令我肅然起敬。我想這不僅是陳伯的故事,也是老一輩香港人白手起家、不畏艱難、奮力拼搏的故事縮影。相較之下,現在的香港年輕人似乎真少了幾分這樣的精神。當下經濟增長,物質豐富,出現了在父母庇護傘下成長的一批「港孩」;不能夠繼續升學,卻不找工作,整天待在家認為自己一事無成的「雙失青年」。

 

       我也會常被父母說:「你們這一代的人多麼幸福,以前我們那個年代哪有那麼多東西吃,有點辣椒醬拌飯已經很滿足,週末還要去賣東西攢學費。」諸如此類。而我在一角只會默默不回應,會覺得現在時代不同,以前的情況在現在不會發生,所以說這一套已不合時宜。但是後來發現自己錯了,要不是有無數個像陳伯那樣的老一輩的艱辛努力、勤奮拼搏,香港不會由一個寂寂無聞的小漁村演變成今日這個舉世知名的國際大都會。香港的年輕人應傳承這樣的香港精神,擔起創建香港未來的責任。

 

      而當我再次聽到那些陳年舊事時,我依然會默坐一旁不作聲。因為我已將那些故事藏在心中,故事的總集叫做「香港精神——愛拼才會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