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心目中的香港精神

                             莊永珊     五仁

 

        在翻閱報紙時,那些駭人的字眼又刻印在眼前——學生自殺。一個年僅十二歲的中一學生以跳樓結束他含苞待放的生命,他這人生重大抉擇背後的原因卻是寫字太慢而承受不了壓力。對於類似青少年自殺的悲劇,我在新聞上時有聽聞,每一次都嘆惋他們內心的軟弱。在面對生活或學習上的壓力時,我們為何不選擇憑著堅韌迎難而上?我們骨子裡的香港精神究竟去哪兒了?

 

        週末,我在家裡練習毛筆字,爺爺悄悄地在我身旁看著。“這是‘韌’字?” 爺爺問道。我抬頭望著爺爺,他那雙深陷的眼眸裡流露出茫然和滄桑。爺爺只讀過兩年書,年紀輕輕就要掙錢貼補家用了,認識的字並不多。爺爺說他那個時代物資不豐富,許多人吃不飽、穿不暖,有人餓死、凍死,更別提讀書了。

 

        爺爺是偷渡來香港的。七十年代的中國大陸社會動盪不安,爺爺卻聽說河對岸的香港已經有人用上了電視機、洗衣機。懷著對香港的熱切嚮往,爺爺決心偷渡來香港。但是,來港後的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初來港的爺爺身上沒有錢,只能寄人籬下住在一間面積只有四塊磚大小的籠屋裡。爺爺曾做過許多低下的勞力工作,洗過碗、挑貨物,也曾一度拾荒。

 

        有一次,爺爺要送貨,挑著一擔擔很重的貨品行走在崎嶇而又漫長的山路上。不幸的是,爺爺腳上穿的破布鞋已經爛得散開了。他只好光著腳,走在毫無遮掩、被太陽曬得滾燙的石板路上。每走一步,腳底都像被剝去了一層皮似的。他走了好久,卻發現前方的路因地盤施工而堆起了建築物料。他一手扶著擔子,一手攀著建築物料向上爬。兩隻被燙得起了大水泡的腳踩在又尖又硬、起菱角的地上,就像走在刀刃上一般。他爬著爬著,手一下沒抓穩,整個人滑了下來,手腳被硬物劃破了,鮮血直流,疼得厲害。但是,爺爺沒有停下,而是咬緊牙關,再一次往上爬。在他身後留下了斑斑血跡。

 

        挑完貨回來的路,爺爺已經是一步一瘸的了。除了飢餓,他沒有別的感覺了。可是,路上哪裡有食物,就是籠屋裡或公共廚房裡也沒有。男兒有淚不輕彈,爺爺把所有苦水默默嚥到心坎裡……

 

        在爺爺的奮鬥生涯中,痛苦總是難免的。但不論遇到什麼風浪,爺爺總是逆來順受,咬緊牙關頂過去。儘管生活不如意,可爺爺骨子裡的堅韌卻從來沒有改變過,支撐他走過艱難的歲月。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爺爺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就是憑著一股堅韌不拔的香港精神,默默忍受生活帶來的痛苦,勤於勞動,才能令香港在七十年代經濟迅速發展,市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我們現今的年輕人是否太嬌生慣養,就像一個個玻璃娃娃,不能忍受生活的壓力?希望我們新一代年輕人能向長輩學習,將堅韌不拔的香港精神傳承下去!

bottom of page